过年话教育|陈黎明:从一碗腊八粥说起
全文长 1700 字,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2024年农历新年来了,在过年期间校长派公众号开设“过年话教育栏目”,邀请您一起看校长们过年期间的教育思考,今日文章作者为江苏省常熟市淼泉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陈黎明。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”正如这句老话所说,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,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。家家户户的厨房里,腊八粥的香气与教育的话题似乎有些格格不入。但在我看来,这两者之间其实有着许多微妙的联系。今天,就让我们从过年的小事谈起,聊一聊我对教育的感悟和期待。先说说这腊八粥。记得小时候,每次喝到妈妈熬的腊八粥,就意味着新年即将到来。粥里的红豆、红枣、桂圆、莲子……每一种食材都代表着一种寓意,正如教育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性格和天赋。而妈妈在熬粥时对食材的挑选、火候的掌握,不正如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因材施教、细心引导吗?腊八粥的熬制需要时间和耐心,正如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耐心等待。有时候,腊八粥熬得稠了,需要加水;有时候,红枣放多了,需要减量。这就像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,作为家长和老师,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法,帮助他们克服困难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不能急于求成,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他们。同时,我们也要学会接受他们的不完美,并从中寻找他们的闪光点。在熬制腊八粥的过程中,妈妈总是会根据家人的口味进行调整,使得每个人都能在腊八粥中感受到家的味道。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、爱好和天赋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,因材施教,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。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: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这话说得真好。作为教师,我们要做的不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,而是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,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、去学习。这样,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助力。在熬制腊八粥的过程中,妈妈还会跟我们分享一些家族的故事和传统。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,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在的生活。同样地,教育也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。当然,腊八粥的香气也让我记忆犹新。每当腊八节来临,街上的小巷、院落间都弥漫着浓浓的香气。这香气不仅是家的味道,也是年的味道。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。同样地,教育的过程也需要充满关爱和温暖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要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,用温暖去陪伴他们的成长。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,孩子们才能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。另外,过年期间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和活动,比如贴春联、包饺子、拜新年等。这些习俗和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,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应该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育中,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。此外,过年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。在这个时刻,家人们会聚在一起,分享一年来的点点滴滴。这种团聚的氛围不仅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纽带,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、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,让孩子们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。同时,过年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时刻。在这个时刻,我们会对未来的一年进行展望和规划。同样地,教育也应该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旅程。作为教育者,我们要对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和期待,相信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茁壮成长、发光发热。可以说啊,从过年的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真谛:教育是一项充满关爱和温暖的事业,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、用爱去陪伴他们的成长;同时教育也是一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,它需要我们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教育中,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;最后教育还是一项充满希望和期待的事业,我们要对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和期待,相信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茁壮成长、发光发热,让我们一起努力,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,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!作者简介陈黎明,江苏省常熟市淼泉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;中国好校长、苏州名师,多家媒体专栏作者、签约作者;《人民教育》《中国教育报》《中国教师报》等发表文章1000多篇次,出版多部专著,个人公众号“黎明在线0520”日更一文。校长派投稿邮箱:xzpxzzk@163.com来源丨应急管理部微信、微言教育编辑丨智库君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,版权为原作者所有,若侵权,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。我们在一起,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!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